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中医百科 就医指南 特色医疗 专家团队 专家视频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百科  >>
长夏时节养脾胃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会困倦嗜睡,食不下咽,而阳历的七月底至九月初历来被称为“长夏”,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的脏腑正是脾胃。《脾胃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今天让TO来告诉你,在炎炎夏日,如何调养脾胃,让身体更健康。文 吉鹂  图 超人爸爸

 

夏天为何胃口差

 

  一年中夏末秋初,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长夏。其时气候多雨而潮湿。可说是一年中湿气最为旺盛的时期,由于脾属土,对应季节又为长夏,因此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长夏之时湿浊之邪最易侵蚀肌体,湿热困于脾胃,损伤脾之阳气。使得脾失健运而容易引起胸脘痞满,食少倦怠。大便溏薄,口甜多涎,舌苔滑腻等症状。
 
 
脾胃到底是什么
 
  与西医不同,中医习惯将脾胃合称,认为脾胃与唇、口等构成人体主要消化系统。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脾位于腹腔上部,横膈之下,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胃同居中焦,在水谷精微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脾胃在五行中都属土,但胃为阳明燥土,因此喜湿;脾为太阴湿土,因此喜燥,两者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胃在人体的健康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脾胃之气不足,则元气无所养。人自然身体虚弱,百病丛生。在生理功能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脾喜温燥而胃喜湿润,两者阴阳互济,相反相成。《平人气象论》有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消化水谷;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传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胃的受纳消化能力强,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功能才健全。气血生化有源,全身的脏腑组织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对水液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脾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则能使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得到水液充分的滋润和濡养,而又不至水湿停聚。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会导致人体产生水湿痰饮及水肿。
 
 
胃主腐熟脾主生血
 
  是指胃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通过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而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生化旺盛,血液充足。脾统血的功能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脾运化水谷精微主要靠脾气的气化和生清作用,以及脾阳的温熙作用,因此,脾的统血功能与脾气和脾阳的旺盛与否密切相关。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
 
  是指胃的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的特性,而脾具有将其运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功能颐养全身的特性,此外,脾气的升举作用还有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
 
  脾主升清的特点和胃主降浊是相对而言的,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相互为用完成对食物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和糟粕向下排泄。
 
 
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脾
 
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运输升清,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化为血液。
 
肺与脾
 
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升谷气,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肺与脾之间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
 
肝与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肾与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关系首先表现在先天与后天关系。肾为主水之脏,脾主运化水液,肾脾之间关系其次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伤脾胃恶习知多少
 
生冷不忌
 
多食生冷寒凉饮食,可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的蠕动和分泌发生紊乱,日久就会导致胃病发生。同时可能引发女性血瘀,子宫寒凉。
 
顿顿肥甘
 
顿顿高蛋白高脂肪,表面看似营养,其实对脾胃是很大的负担,过多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可以影响脾胃的功能,造成食停消化。
 
饥饱不定
 
过度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形成不良刺激;暴饮暴食又使胃壁过度扩张,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这都会对胃造成很大的伤害和负担。
 
饮酒无度
 
长期饮酒或一次摄入大量酒精,可发生急性胃黏膜炎症。
 
嗜甜如命
 
过量食用甜食可引起脾胃滋腻造成湿气停聚,难以排出体外,引起人倦怠懒动,食欲低下。
 
思虑过度
 
中医有言:“思伤脾”。思虑过度不但让人气郁难宣,导致气滞血瘀,更会影响脾胃,令人食不下咽。
 
 
脾胃之颐养有道
 
三餐定时
 
胃肠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形成昼夜节律,一日三餐必须定时定量,这样才能使消化系统的昼夜节律不被破坏。
 
饮食清淡
 
每餐吃到七分饱,根据自己体质多吃水果蔬菜杂粮,适当补充蛋白质及脂肪。
 
适当运动
有养胃健脾之功。此外,从经络看,胃经是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注意保暖
 
脾胃喜暖恶寒,不但要在饮食上注意尽量少吃寒凉食物,穿衣时也要注意上护脾胃,中护肚脐,下护子宫。
 
 
脾胃养生食谱
(个人体质不同,如有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山楂决明玫瑰茶  
 
功效:消食化积、肝脾两调、行气化瘀、润肠通便
食材:生山楂、生决明子、玫瑰花、枸杞子、鲜薄荷、蜂蜜适量、水  
步骤:将食材及配料置入锅中,加水用大火煮开,转小火滚15~20钟后,关火静置。
浸泡4~8小时后,将锅中汤液过滤后倒出,加入蜂蜜拌匀即可饮用。
温馨提示:蜂蜜用50℃以下水温的水冲泡。所有榨汁类饮品请尽量在榨汁后30分钟内饮用,以免造成营养流失或活性下降。
 
四神汤
 
功效:滋补脾胃、除湿利尿、固精益肾、养心安神
食材:猪肚、薏仁、莲子、芡实、茯苓、盐、米酒
步骤 :将猪肚完全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汆煮2分钟去除腥气,锅中重新放入清水。
将薏仁、莲子、芡实和茯苓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放入猪肚继续用小火烧煮30分钟。
 
南瓜小米粥
 
功效:补脾养胃、补中益气、补肾利水、祛湿排毒
食材:南瓜、小米、大米
步骤:将南瓜去皮切丁,然后将小米和大米以2:1的比例放入锅中洗净加大量水煮开,后放入南瓜丁至煮烂,用锅铲将米粥和南瓜完全混合。
温馨提示:可根据个人需要添加红枣枸杞或红糖,更可增强健脾暖胃养血之功效。
 
内金鳝鱼
 
功效:消痞化积、消食健胃、补血益气、散风通络
食材:黄鳝、鸡内金、佐料
步骤:将黄鳝去掉内脏洗净切段,加水少许与鸡内金放入酱油与调料同蒸即可。
 
山药枣泥糕
 
功效:滋补脾胃、益气养阴、固精止带、养血安神
步骤:将干红枣放入热水中浸发后用小刀剖开挖出枣核。山药洗净去皮切段。将去核红枣和山药小段分别放入蒸锅加热 。而后先将蒸过的红枣捣烂混合均匀,再用筛网过滤去除枣皮,制成枣泥。将蒸熟的山药用搅拌机打成山药泥,制成团状。将山药泥小团压成小饼,在中间放入少许枣泥,完全包裹住,搓成球状。放入模子中,压实后再倒扣出来放入盘中即可。
 
 
专家简介
 
沈其昀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42年生于中医世家,其父为沈六吉(全国名老中医、原上海市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自幼习医。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慢性阻塞性肺病研究室副主任,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专家Q&A
 
T:为什么人一生气就会食不下咽?
 
A:生气引起的厌食,中医理论的解释是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使脾之气机郁滞,脾胃不和所致。
 
T:“思伤脾”为什么人若思虑过度也会影响胃口?
 
A:思虑劳神太过可伤及心脾,不仅引起气滞血瘀,而且使脾气不升,脾胃运化失调,以致食纳受阻。
 
T:脾对应的五味是甜味,但是过多的甜食却容易滋腻脾胃,这是为什么?
 
A:根据中医五行学说,黄色,甜味能调养、补益脾胃之气,因此脾胃虚弱者,宜食小米、红薯、玉米、南瓜、黄豆等滋养脾胃之佳品。但补益应适度,过多进甜食会增加脾胃负担,并易致湿气内行,脾失健运,影响食欲。
 
T:如何判断脾胃是否有湿气?
 
A:脾胃湿气重,可表现为口甜多涎,胸闷,胃脘痞满,大便溏薄,厌食倦怠,舌胖苔白厚腻,体态略微肿胖等症。
 
T:什么中药和食物可以帮助脾胃健运,消化食物?
 
A:理气健脾,疏肝解郁:陈皮、枳壳、川朴、木香、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
芳香化湿:藿香、佩兰、香薷、砂仁、白豆蔻
健脾化湿: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芡实、莲藕、莲子、薏苡仁
清暑化湿:赤小豆、绿豆、西瓜翠衣、丝瓜、冬瓜、苦瓜
消食(助消化)药:山楂、神曲、谷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T:为什么说太过寒凉的食物会伤及脾胃?脾胃为什么会怕寒凉?
 
A:生冷寒凉食物易伤脾胃,不难理解。胃的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要把食物腐熟,必须耗费足够的热量。长期多食寒凉食物,会不断消耗胃的阳气,日积月累可使脾胃运化功能受到损害。
 
T:为何补脾的食物比如红枣、山药、茯苓和薏苡仁多以平性或温性为主?
 
A:脾有“喜温恶寒”的特性,因此中医历来就主张暖食。进食平性、温化食物,有利于脾胃的气血运行,即所谓“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所以食用平性或温补的食物可减轻脾胃的负担,起护胃健脾作用。
 
 
 
 
 
上一条: 冬寒正是沐浴时
下一条: 春生夏长,该养肝了!
 
 国医大师 贺普仁
新闻中心
特色医疗
联系我们
地址:西城区永光东街9号楼3-3
邮箱:16587303@qq.com
网址:www.heshisantong.com
就诊电话:010-63188041
                  早8:30--下午17:30
贺明主任:15210483048 (24小时)
咨询电话:4008 770 330
 
贺氏三通 中医针灸 www.heshisantong.com   Copyright © 2012 The heshisantong All rights Reserved